新聞中心
NEWS
-
2018年全國質檢系統計量工作要點
- 來源:丨作者:管理員丨 發布時間:2018-10-22 丨 2412次瀏覽
2018計量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精神和質檢總局“質量提升行動年”各項工作任務要求,全面聚焦“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圍繞創新驅動、質量強國、質量提升等重大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創造性地推動《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全面落實,積極應對國際單位量子化變革,努力構建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支撐和引領作用。
一全面助力質量提升
(一)開展國家計量基準標準能力提升工程。強化國家計量基準戰略資源地位,應對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開展量子計量基礎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圍繞國家質量提升行動需求,建立、改造、提升一批國家計量基準標準。積極參與國際計量比對,保障我國量值與國際的可溯源性和等效性。
(二)開展國家標準物質質量提升行動。深化國家標準物質供給體系結構性改革,完善國家標準物質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國家標準物質定級鑒定證后管理,對國家標準物質進行系統核查。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先進材料、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研制并批準一批新型國家標準物質。
(三)推進“優化計量 提質增效”活動。圍繞振興實體經濟和提質增效的要求,以“服務零距離 質量零缺陷”為主題,聚焦企業在質量控制、分析測試、儀器儀表檢定校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計量難點和痛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為中小企業實施計量精準施“測”服務。開展儀器儀表產業計量狀況調研和需求分析,推動儀器儀表質量提升。
(四)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建設。依法全面系統梳理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升級換代,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加快提升計量公共體系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
(五)提升重點領域量值數據質量。加強對重點領域實驗室出具測量結果的管理,有針對性的開展提升實驗室測量結果計量溯源性專項行動,切實提高實驗室測量數據質量。加強計量比對工作研究和計量比對結果運用,積極組織計量比對,充分發揮計量比對在統一量值中的作用。
(六)深入開展工業計量標桿示范活動。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推薦形成第一批工業計量標桿示范單位,總結企業應用計量促進質量提升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并進行推廣示范和宣傳,引導企業建立完善測量管理體系,進一步發揮計量對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七)積極實施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互認證書制度。深度參與國際計量互認制度改革,加快互認進程,針對各相關方開展新證書制度的宣貫,強化參與技術機構的培訓和能力提升,帶動計量器具產業與國際接軌,推動計量器具制造企業開展對標活動,不斷增強企業技術和創新實力,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推動計量器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提升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八)推進國家計量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圍繞國家和區域科技創新以及產業發展需求,合理規劃和推進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通過產、學、研、用有效銜接,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成果集聚平衡快速發展新格局,有效提升計量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帶動產業協同創新。
(九)研究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組織制定《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指導意見》,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問題導向、有序推進”為原則,堅持融合、互認、合作、共享的發展思路,圍繞區域發展重點,結合主體功能區劃定位,建立計量區域發展合作機制,完善區域量傳溯源體系,提高計量監管效率和計量服務水平,更好地以計量引領支撐區域協調發展。
(十)完善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調動和利用社會各類計量資源,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和計量測試需求,加強產業專用測量設備、測試技術和方法研究,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培育和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產業計量測試平臺和聯盟的建設。
(十一)加快完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根據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法制計量管理的需要,研究國家計量技術規范體系構架,編制國家計量技術規范體系表。積極對接質量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等中央部署的重點工作對計量的需求,啟動一批計量技術規范。發揮各級計量機構的積極性,參與計量技術規范的起草及征求意見等工作。提高地方計量檢定規程制修訂工作質量。加強計量技術規范與標準的協調。
(十二)助力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加強環境監測領域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建設,提升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組織對重點排污單位在用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為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提供優質高效的檢定、校準。
(十三)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聯合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梳理在節能、減排、節水等領域開展計量技術服務的經驗和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能源資源計量技術路線和服務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示范。
(十四)持續開展計量專項監督檢查。部署開展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國家計量監督專項隨機抽查,打擊凈含量不準,秤準心黑等計量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深化計量體制機制改革
(十五)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強制檢定制度的改革工作,建立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民用水電氣表等計量器具的法制管理。落實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科學分析強制檢定制度的管理風險,提升制度改革質量。組織全國各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對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進行全面梳理,科學合理地確定強制檢定范圍,對強檢目錄進行評估,適時動態調整。
(十六)創新計量技術機構管理制度。逐步構建“目標明確、責任清晰、規范有序、運行高效”的計量技術機構管理體系。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組織修訂《計量授權管理辦法》,統籌規劃、開拓創新,建立健全計量技術資源配置機制。組織研究修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和《專業計量站管理辦法》,研究建立計量技術機構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提升計量技術機構能力和質量服務水平。
(十七)推進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和制造許可制度改革。調研和梳理當前制造計量器具許可和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擬訂改革方向,加強制造、修理計量器具許可制度取消后的后續監管工作,開展《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計量器具新產品管理辦法》等規章的修訂完善。
(十八)促進計量校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研究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計量校準工作多元共治格局。做好《計量校準管理辦法》的規章制定工作,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校準市場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十九)推進計量單位制改革。跟蹤國際量和單位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推進量和單位國內標準的整合、轉化和修訂。在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制定《限制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管理辦法》,加強對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事中事后監管。
(二十)積極推進計量軍民融合。會同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計量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建立軍民融合相應工作機制。加強計量軍民融合頂層設計,積極落實中央有關文件和規劃的相關任務,推動計量軍民融合相關規劃發布。積極推進計量資源的軍民公用共享,開展軍民融合計量科技協同創新,推動計量軍民融合相關重大示范工程的落實。
(二十一)加快計量檢定員與注冊計量師制度合并的步伐。加快《注冊計量師管理制度規定》、《注冊計量師繼續教育暫行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的制修訂,做好注冊計量師的管理以及注冊等工作,有效提高計量技術專業人才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積極推進計量國際化進程
(二十二)建立國際計量合作協調和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國內參加國際和區域計量組織活動的工作規則,提升國際接軌水平。加強國際組織技術活動國內對口工作組建設,擴大國際合作參與主體,支持計量機構自主開展國際合作,搭建高效信息平臺,大力推動計量國際合作共謀共治共享。
(二十三)落實《“一帶一路”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對接國家戰略規劃,深化與沿帶沿路國家計量合作,尋求合作契合點,推動建立合作機制。開展“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計量制度國別比較研究,推動跨國跨區域互聯互通,共享質量基礎最新成果。組織實施對外計量援助項目。鼓勵“一帶一路”核心區及相關地區計量技術機構發揮地緣優勢,深化與中亞國家、東盟、非洲等國家計量合作。
(二十四)積極參與全球計量治理體系變革進程。加強與OIML、BIPM等國際和區域計量組織合作,積極發揮我國擔任重要管理職務和秘書處的優勢,運作好全球首個OIML培訓中心,組織開展國際計量研討和培訓活動。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計量規范和規則制修訂,進一步增強我國在計量規范和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增強我國的制度性話語權。圍繞重點計量器具和產業需求,組織開展國際計量規范中文版翻譯行動。
五加強計量自身建設
(二十五)推進計量法修訂。全力配合法制辦,進一步研究,高位推進,既要充分考慮目前市場經濟運行的需要,又要兼顧未來計量規范引領發展的需要,將法律的穩定性與創制性結合起來,為未來計量的發展預設制度安排。
(二十六)加強政策理論研究。充分發揮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提高計量政策研究與宏觀管理水平。堅持計量國家戰略基礎和質量技術基礎定位,加強計量基礎理論和戰略研究。
(二十七)開展新一期規劃前期研究。在做好《計量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基礎上,緊密圍繞新時期的新要求,堅持統一管理與部門協作相結合,聚集資源和優勢,構建大計量工作格局,組織開展面向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新時期計量發展規劃和遠期發展綱要研究擬定工作。
(二十八)加強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積極完善計量技術委員會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新領域申請籌建全國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或工作組,推薦符合條件的專家參與全國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工作。完善省級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為地方計量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二十九)加強計量宣傳與文化建設。會同團中央、中國科協聯合組織開展計量科普創新創意大賽。結合2018年世界計量日主題“國際單位制SI的量子化演進”,組織舉辦推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宣貫和培訓活動。組織開展國際SI單位的相關研究工作,宣傳國際SI單位重新定義的重大意義。利用世界計量日和其他重大活動,組織策劃各類計量宣傳活動。加強計量通俗化、大眾化宣傳,創新計量文化表現形式,大力傳播計量文化。
(三十)加強計量信息化建設。配合總局EQTS系統建設,統籌推進全國計量信息化建設。聯合相關部門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充分發揮計量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適應大數據管理需求,創新“互聯網+計量”監管模式,加快計量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應用系統整合,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可溯源的大數據基礎。
(三十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努力打造廉潔、公正的計量隊伍形象。